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出生在符腾堡公国斯图加特市一个税务书记官的家庭。早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曾经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但后来畏惧雅各宾专政,并向普鲁士专制王朝妥协。从1801年起,先后在耶拿大学、纽伦堡中学、海得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他的哲学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既想革命而又怯懦的阶级特性。他的哲学体系是保守的,而其辩证法本质上是革命的。主要著作有:《法哲学》、《讲演录》、《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等。

1.公元1770年8月27日,黑格尔出生在符腾堡公国斯图加特市一个税务局书记官的家庭。当时,德国分裂成许许多多个公园和邦国,主要还是手工业生产,根本没有大工业,封建的生产关系仍占据统治地位,教育、出版等文化事业也非常落后。

2.15岁时,黑格尔进入斯图加特市文科中学读书。尽管他的各门学科都学得很出色,升级考试的成绩总是优良,父亲却坚持认为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是为他聘请了家庭教师。

3.黑格尔从小酷爱读书,把零用钱都买了书。他经常到公爵图书馆去看书,读的都是些严肃的书,还把读过的东西摘录在卡片上,按照不同的学科项目加以分类,严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放在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

4.1788年10月,黑格尔考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这所高等学校创立于16世纪,主要培养牧师和教员。学校的生活方式有些类似修道院,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犯规一次就得受罚。神学院的学生都穿黑衣服,城里的居民管他们叫“黑鬼”。

5.因为黑格尔不喜欢体育活动,整天捧着书本,同学们都戏称他“老头儿”。在他的纪念册里,有个同学给他画了一幅漫画,驼着背,拄着两根拐棍,旁边的题词是“愿上帝保佑这位老头儿”。黑格尔对此并不介意,他性格随和,跟大家都合得来。

6.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传到德国,图宾根出现了一个政治俱乐部,人们在那儿交流有关法国的新闻,谈论德国的命运。黑格尔常常在聚会上发表政治演说。在俱乐部里,他和把《马赛曲》译成德文的谢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7.大学毕业后,黑格尔没有去当牧师。神学院这5年充满清规戒律的生活,使他产生了厌恶教会的情绪,加上受到法国革命和卢梭著作的影响,他对政治着了迷,并且观点十分激进。当时,黑格尔对哲学倒不很感兴趣。

8.1793年10月,黑格尔到了瑞士的伯尔尼,在一家贵族家里做家庭教师。这家主人有大量藏书,可供他随意选读。这期间,他开始领会到康德著作的深刻意义,他在给谢林的信中写道:“我期待康德体系及其圆满成就在德国引起一场革命。”

9.黑格尔的早期著作批判了教会。他揭露了教会对精神自由的压迫,明确指出基督教是专制政治的产物。为了获得失去了的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必须对教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当时,年轻的黑格尔认为,改造的办法在于消灭国家。

10.他有时喜欢去郊外散步。一次,他和几个家庭教师结伴去阿尔卑斯山游览了几天。这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似乎并不能引起青年哲学家的兴趣。只有当他在大自然中找到某种和他的思想相应的东西,黑格尔才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11.1797年初,黑格尔到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家里做家庭教师。在法兰克福,他第一次印行了自己的一本译作《密信》。不久,他读到了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一书,他开始思考财产问题,并推论出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财产。

12.1800年,黑格尔30岁了,他的生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上一年,父亲去世后,黑格尔分到一笔不大的遗产,他决定靠这笔钱去登上大学的讲坛。当时,在德国的大学城中间,耶拿是精神和文化生活最活跃的。1801年1月,黑格尔启程前往耶拿。

13.在耶拿,黑格尔和老朋友谢林住在一起。谢林23岁就当了耶拿大学的讲师,是大学生们崇拜的偶像,每当他讲课时,讲堂总是挤得水泄不通。黑格尔从大学时代起就像对待老师一样信服谢林,虽然谢林比他小5岁。

14.黑格尔向耶拿大学递交了申请书,要求进大学任教。当时,谁要想从事教学生涯,就必须拥有资产,不仅是刚开课的讲师,就连副教授也常常拿不到薪水。黑格尔说明了自己的财产情况,并努力通过了论文提纲答辩,终于被校方任命为讲师。

15.1802年1月,黑格尔和谢林创办《哲学评论杂志》。两人不仅是编辑,而且还是全部稿件的作者,稿件发表时都未署名,因此其中不少篇至今无法确定是哪一位写的。一年多后,由于在哲学理论上发生分歧,两人分道扬镳,杂志也就此停刊。

16.黑格尔在耶拿大学的讲课并不成功。他常常字斟句酌,尤其是涉及一些简单明了的事物,显得很费劲;而一旦谈到问题的本质,他便变得从容不迫,嗓门也大了,双目炯炯发光。他很少考虑如何讲得深入浅出,因此报名听他的课的学生很少。

17.有一次甚至闹了笑话。这天是下午3点的课,他两点就去了,讲堂里坐着另一批学生,可他没有觉察到就顾自讲起课来。直到3点钟时,他的学生们都来了,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好奇地等待着,看看他们的老师怎样摆脱这个尴尬局面。

18.这时,黑格尔似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诸位,感官可靠性究竟是否真正可靠,首先取决于跟自身有关的意识经验。我们一直认为感官是可靠的,而本人在1小时前却对此有了一次特别的经验。”他的嘴角刹那间浮起一丝微笑,但马上又消失了。

19.黑格尔在耶拿大学的处境越来越糟,许多人不理解他,学校当局也处处跟他过不去。幸好他得到了当时在魏玛公国担任大臣的诗人歌德的帮助,经歌德斡旋,黑格尔于1805年2月被提升为教授。这以后黑格尔开始撰写《精神现象学》一书。

20.书稿还未写完,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先头部队占领了耶拿。黑格尔只得离家出走。他借着营地和炉灶的火光,把幸免于难的书稿整理出来,并写完了最后几页。黑格尔后来功成名就,想到自己在战乱之际坚持写完《精神现象学》一书,颇感自豪。

21.1807年3月,一辆邮车载着黑格尔离开耶拿,驶向班堡。《班堡报》的老板答应以报纸赢利的一半作为报酬聘请他。新闻记者的工作,左右舆论的权力,惹得黑格尔跃跃欲试,他甚至认为从政是自己的天职,哲学家有责任投身于实践。

22.但黑格尔很快就失望了。由于严格的报刊检查制度,他同官方打起无休无止的笔墨官司。他终于于1808年12月离开班堡,迁往纽伦堡,经一位在巴伐利亚政府里主管教育的朋友提名,被任命为刚刚由四所中学合并组建的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

23.他在这所学校当了8年校长。在这期间,黑格尔对学校教育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见解。他的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就是诱导学生进入教师的精神世界。他认为古希腊永远堪称融个人与国家为一体的典范,因此学习古代文化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重要手段。

24.黑格尔直到40岁才建立起家庭。妻子玛丽比黑格尔小20岁左右。黑格尔亲自主持家政,表现得非常精明。家庭生活并没有妨碍他的工作,反而效率更高了,仅婚后头半年,他就写成了《逻辑学》第一卷,于1812年出版。

25.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了。这件事给黑格尔很大的刺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是天下最悲惨的事件。所有庸碌之辈以其绝对沉重的压力不停歇地、残酷无情地压了过来,直把高尚者压到和自己同样的水平,甚至压到比自己还低……”

26.1816年初,柏林大学决定聘请黑格尔任哲学教授。这时,巴伐利亚政府也授予黑格尔为埃尔兰根大学教授头衔,以挽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但是,黑格尔最后决定还是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因为他已经答应那所大学。

27.在海德堡,人们很尊敬黑格尔,尽管他的古怪有时会成为学生们的笑料。有一次他思考某个问题,竟在同一个地方站了一昼夜。还有一次,他一面沉思一面散步,一只鞋陷进了烂泥,可他没发觉,继续往前走,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只穿着袜子。

28.1817年夏,黑格尔在海德堡时期的主要著作《哲学全书》出版。这部著作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同年底,柏林大学以高出黑格尔在海德堡两倍的薪金再度邀请他去任教,黑格尔考虑再三,柏林毕竟是德意志文明的中心,就接受了邀请。

29.1818年9月29日,黑格尔到达柏林。他很快适应了普鲁士的风土人情和柏林的日常生活,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来往的大都是些显贵及科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这个时期,黑格尔对拿破仑的同情已逐渐消退,爱国情绪的普遍高涨深深感染了他。

30.尽管收入大大增加了,在黑格尔家里一切照旧。跟从前一样,依然由黑格尔亲自主持家政,每文钱的收支都登记在帐簿上。帐簿上专门有一栏,记载着为夫人买衣服、自己买书看戏听音乐以及偶尔进进餐馆等项开支。

31.黑格尔常常喜欢在家里款待宾客。他很容易跟别人聊起天来,也爱听些城里的流言蜚语,兴致勃勃地议论政治新闻。有时,他也喜欢接近一些非常平凡的人,仿佛他的沉思冥想需要由浅薄和庸俗来补偿似的,他对这些人常常怀有某种温厚的同情。

32.他的《法哲学》一书于1820年问世,分三部: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他认为道德特指个体的个人态度和意愿的主观性,而伦理却显示出人类共同体的有机形式——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此书清楚地表明了黑格尔为普鲁士君主国服务的政治立场。

33.1822年,黑格尔开始作世界历史哲学讲演,并且,成功地重复讲演了4次。这些讲演,在黑格尔去世后,由他的学生们根据记录整理汇编而成《讲演录》。《讲演录》紧接着《法哲学》,包括黑格尔体系的最终部分。

34.这一年,黑格尔去荷兰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希望能借此调节一下自己的精神。他游历了海牙、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城市,种种新鲜的观感使他感慨万分。途中,他还会见了几个学生,给他们许多学术上的指导。回到柏林时,他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

35.黑格尔的一个学生后来这样描绘第一次见到这位52岁的哲学家的印象:“他坐在一张宽大的写字桌旁,正在一堆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书籍和稿纸里焦躁地搜寻什么……灰黄色的睡衣随便从肩头披下来,顺着蜷缩的身体一直拖落到地上……”

36.1827年1月,《科学评论年鉴》问世。黑格尔一直主持这个刊物,直到他逝世为止。1829年10月,年近60岁的黑格尔被推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被政府委派为大学里的政府全权代表。1831年1月,黑格尔获得国家奖——三级红鹰勋章。

37.在晚年,黑格尔和歌德有过一次会面。歌德隆重接待了黑格尔的来访,尽管黑格尔的某些哲学观点并不合歌德口味。歌德赠给他一只用波希米亚破璃做的黄色酒杯,里面嵌有黑色丝织品,随杯附送的名片上写着:“原始现象向绝对精神致意。”

38.黑格尔哲学的最重要成果是具有革命性的方法论——辩证法,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恩格斯这样总结道:“……近代德国哲学产生了,而且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它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39.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他把一切都只看成是“绝对精神”自身在辩证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他把辩证法一些最重要的原则歪曲了,“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40.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因病逝世,终年61年。葬礼于16日举行,大学生们列队护送遗体到墓地,他的坟墓位于现代柏林的市中心。黑格尔死后不久,他的著作18卷集出版,其中包括《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