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安德里亚·费尔巴哈

路德维希·安德里亚·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曾在爱尔兰根大学任教,因发表反对宗教神学的著作,被辞退。后隐居乡间。在逝世前不久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主要功绩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然而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连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这就使他的唯物主义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等。

1.公元1804年7月28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兰得舒特城的一个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家庭。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刑法学家,父亲的进步思想和活动对幼年的费尔巴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费尔巴哈在当地中学受了良好的教育。1823年,他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神学很快使他感到无聊和失望,便于第二年转到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哲学家黑格尔的学生。

3.关于费尔巴哈这一阶段的思想发展,他自己后来写道:“我向黑格尔告别时大概是这样说的:我听了您两年的课,两年中我把自己完全投身于研究您的哲学,现在我体会到需要转向直接同思辨哲学对立的其他科学,转向自然科学。”

4.1828年大学毕业后,费尔巴哈在爱尔兰根大学讲授哲学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课程。虽然他仍然是一个黑格尔的追随者,但他对逻辑学的阐述,不像黑格尔那样把逻辑作为绝对的、最高的、最后的哲学,而仅仅当作一种认识论来考察。

5.1830年,费尔巴哈用笔名发表了《关于死亡和不朽的思想》一书。虽然这本书的基本精神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批判了宗教神学灵魂不死的荒谬说教,要求人们注重现实生活,不要向往来世,指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产生伟大的思想和事业”。

6.这部著作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反宗教思想,引起了基督教反动势力的恐惧。很快,人们知道了该书的作者。德国反动当局下令查禁了这本书,费尔巴哈也因此遭受迫害,被逐出大学讲坛,并从此结束了他的大学教书的生涯。

7.迫害并没有使费尔巴哈中止哲学研究。从1833年到1838年,他连续发表了《近世哲学史——从培根到斯宾诺莎》、《论莱布尼兹》、《论比埃尔·培尔》。在这些著作中,费尔巴哈指出科学和宗教的调和是近世哲学中的污点,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8.为了与当时那个“信神的世界”隔绝,费尔巴哈于1837年迁到远离德国科学文化中心的布鲁克堡居住,后来又移居到雷亨堡。他隐居乡村整整25年,在独居的工作小室里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这对他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9.尽管费尔巴哈十分欣赏这种乡居生活,但他自己也曾承认落后于时代。他看不到当时已经出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不理解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的重大意义,因此也就不可能找到从抽象的人通向现实的人的道路。

10.费尔巴哈身居乡村,却力图参加国内的政治生活。他成了青年黑格尔派机关杂志《哈雷年鉴》的积极撰稿人。在这本杂志上他刊登了许多著作,他的思想影响了德国社会中的激进派,为行将到来的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11.1841年,费尔巴哈的名著《基督教的本质》出版,这部著作公开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之后,又相继发表了《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1842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6年),《宗教本质讲演录》(1852年)。

12.反宗教神学的斗争间接地也是政治斗争。费尔巴哈认为,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必须批判宗教神学,特别是基督教神学。这样就必然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哲学和基督教》和《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两书被查禁,后一著作被迫在国外刊行。

13.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揭露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神学实质:“绝对观念”就是上帝的代名词。宗教神学赤裸裸地宣扬上帝创造世界,而黑格尔只是给这种谬说披上了思辨的哲学外衣罢了。

14.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指出,肉体是第一性的,灵魂是第二性的;肉体是两者统一的基础。这种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15.但费尔巴哈不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他在解释自然现象时是唯物主义的,在解释社会现象时是唯心主义的。这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16.费尔巴哈前期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基督教的本质》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高度称赞。恩格斯写道:“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都一下子变成费尔巴哈派了。”

17.而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费尔巴哈出版的著作就没有前期那样深刻的影响了。他宣扬人道主义,认为人人都有天赋的追求幸福的欲望,所有人都要彼此相爱。他这种抽象的“人类之爱”实际上在当时的革命人民中间起了麻醉的作用。

18.即使如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观点,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造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

19.费尔巴哈的晚年非常贫困。他的妻子在布鲁克堡开设的一家小工厂破了产,费尔巴哈只好带着全家人迁居到雷亨堡去。这时,他开始阅读一些社会主义文献,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70年,费尔巴哈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0.1872年9月13日,费尔巴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8岁,遗体被安葬在纽伦堡。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议会代表安东以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名义,以国际工人协会的名义,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名义,在哲学家的墓前献了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