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唐朝第二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擘划经营政事,并统兵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皇太子建成后即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较能任贤、纳谏。因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还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他的言行和治绩被后世皇帝奉为典范,其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1.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父亲李渊。李家是个大贵族,祖上几辈都当大官。李渊从7岁起就承袭父亲的爵位,当了唐公。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16岁开始领兵打仗,是个出类拔萃的青年将领。

2.隋朝炀帝大业十三年间,由于到处修建行宫,开凿大运河,几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闹得到处是饥荒,到处有灾民,反隋的烽火接二连三,燃遍全国。以李密和翟让为首的瓦岗军,控制了河南一带,严重威胁着东都洛阳。

3.李世民雄心勃勃,想趁天下大乱之际,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这时李渊官居太原留守,统帅着几万精兵,权势很大。李世民想劝说父亲起兵反隋,又怕父亲反对,搞不成功遭剿家灭族大祸,坐立不宁。

4.这几天李渊也正为一件事提心吊胆。早些时候突厥进攻马邑,李渊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抗拒,不料由于士气不振吃了败仗。防备突厥是李渊的职守,朝廷不知哪天会来问罪呢。隋炀帝非常残暴,杀个大将如同宰只鸡一样,李渊怎么能不害怕呢?

5.李世民觉得这正是劝说父亲起兵反隋的好时机,便悄悄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闹得民穷财尽,天下到处是兵火。您要光想着尽臣子本分,则下有盗贼进攻,上有皇帝威逼,不死在盗贼弓中,就死于皇帝刀下,不如顺应民心,夺取长安。”

6.李渊听完李世民的话,厉声斥道:“放肆!你怎么敢说这种剿家灭族之话?看我马上抓你去治罪!”其实李渊也已看清大隋朝不保夕了。皇帝谁不想当?他是在观察形势,寻找时机。因此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刚才他无非是吓唬儿子,以免他冒失坏事。

7.恰在这时,李渊整天提心吊胆的事情到底临头了。隋炀帝对马邑之战的失败大为恼怒,派遣使者要把李渊抓去问罪。李世民也觉得到了最后关头,就约跟李渊关系极好的裴寂一块去催促李渊。事已至此,没有退路,李渊只好下了决心。

8.要起兵反隋,必须再招募军队。但这是违法的。这时汾阳宫被占,李渊觉得机会来了,他召集众官商量,摆出为难的样子引隋炀帝的坐探高君雅、王威上圈套。高君雅刚吃过败仗,害怕皇上怪罪,自然就要李渊作主,于是便决定先招募军队。

9.不久,太原全城贴满了李渊假造的布告,说皇帝下了文书,凡20岁至50岁的百姓必须统统去当兵。这下把百姓激怒了,街谈巷议,怨声载道。这时王威、高君雅从招兵将领身上发现问题,准备对李渊下手。李渊获悉,抢先除了这两个家伙。

10.李渊先与前来进攻太原的突厥说和,并送上厚礼。在得到突厥支持后,李渊认为时机成熟,便命令起草文书,宣布尊炀帝为太上皇,立13岁的代王为皇帝的宗旨,向各地散发。他们名义上不说推翻隋朝,实际上要把隋朝的中央政权夺到手中。

11.李渊的文书到了西河郡,那里的副长官高德儒公然表示反对。李渊决定攻打西河,杀一儆百。他命令大儿子建成和老二世民率兵进发。李世民哥俩身先士卒,带头冲杀,很快攻进城,活擒高德儒,斩首示众,只用9天时间就凯旋而归。

12.接着,李渊正式亮出义军名号,由留守改称大将军并任命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分别统帅左、右三军。李渊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突厥首领始毕可汗派军队帮忙。尔后任命另一儿子李元吉留守,亲自率兵西征长安。

13.留守长安的隋朝代王集团得此消息,即派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守卫霍邑,派屈突通率大军守卫黄河东岸的河东,作为一二道防线。李渊本想立即进攻,但连日大雨阻碍了军队前进。这时忽传来消息:突厥和割据马邑的刘武周要进攻太原了!

14.太原是李渊的基地,万一丢失,将造成全军失败。商议时很多人赞成退兵援救太原。李世民坚决反对,他分析了突厥和刘武周的矛盾,认为若遇一点挫折就退兵,死守太原一城,反会被人视为反贼。但李渊却仓促下令撤兵。

15.李渊下令退兵后,世民又跑到李渊住处,想劝其撤销命令。可这时已是深夜,军纪森严,不能入内,世民只得在帐外徘徊。想到退兵后果,他不禁大声痛哭。李渊被哭声惊醒,召他进帐责问。世民再次分析利弊,终于使李渊收回了退兵命令。

16.追回了撤退的军队,军心安定了。李渊率军向霍邑进发。兵临城下,宋老生率兵出城,列阵迎战李渊。这是李渊起兵的头一场硬仗,人人冲锋,个个争先。宋老生是隋朝名将,也不示弱。只见旗帜翻滚,刀枪耀眼,战鼓咚咚,杀声震天。

17.忽然,李渊阵地上旗帜乱了,有些支持不住了。这时,只见李世民率几位将领勇猛地从城南向宋老生最精锐部队冲去。李世民两手挥刀,连杀几十人。在世民指挥下,右三军大逞雄威,把宋老生的阵势冲乱,并一刀砍落了宋老生的脑袋。

18.主将战死,人心惶惶,守城军队如惊弓之鸟。虽然激战一天十分疲劳。但李渊下令一鼓作气,连夜攻城。将士们嘴衔战刀,搭起人梯,两手攀着城墙往上攻。登上城头的义士挥刀向守城士兵砍去,不久就攻克了霍邑,第一道防线崩溃了。

19.占领霍邑后,李渊率军渡过黄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河以北,威胁长安。屈突通闻悉急率军回救长安,遭到刘文静阻击。接着李渊率军围困长安。城里人心惶惶,不久就被攻克。李渊拥立代王为皇帝,自己作大丞相,掌握一切军政大权。

20.李渊在长安立足未稳,割据陇西的薛举打上门来。李渊派世民迎击,薛军大败。李世民并没穷追。不久隋炀帝被杀。李渊迫使小皇帝让位,自己正式登基,建立唐朝,年号武德,他就是唐高祖。李渊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21.李渊刚当上皇帝,薛军再次东进。李渊命令李世民为元帅,率军抗拒薛举。这时薛举突然生病死了。薛仁杲继位,当了皇帝,并迁都折墌城。薛仁杲狂妄嚣张,派大将宗罗喉多次挑战。李世民严密防守,按兵不动。

22.11月间,宗罗喉的军粮吃完了,军心涣散,有的将领偷偷率兵投降唐军。李世民认为战机已到,命大将军庞玉先率兵攻击,随后自己亲率主力出战。李世民马不停蹄,人不解甲,不管任何人阻拦,直取折墌城,一举消灭了薛仁杲。

23.不久,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向并州进攻。裴寂率军进讨,在介休城附近扎营。介休的指挥军事宋金刚断了唐军水源,裴寂只好转移,途中遭到袭击,唐军惨败。驻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根本不去迎敌,偷偷逃到长安,使河东几乎全被刘武周控制。

24.李渊发出一道文书,放弃黄河以东,严守黄河以西。李世民反对。他上表李渊,要求皇上给三万精兵,收复晋州、太原。李渊恩准。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到华阴县的长春宫,送别李世民等东征将士。

25.11月,李世民率军到了龙门,当时天气极冷,士卒从冰上过了黄河,在柏壁扎营,和宋金刚对峙。为了稳住局势,李世民命令坚守营地,不出兵决战。但一有机会,他就派小股部队扰乱、袭击敌军,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决战创造条件。

26.620年初夏,宋金刚的粮食吃完了,只好下令退军。李世民立即率军全力猛战。赶到霍邑,追上了宋金刚的名将寻相,把他打得大败。然后继续向北猛追,赶到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双方一天连战8次,俘虏、杀死敌军1万多人。

27.赶到介休,李世民再次和宋金刚展开激战。宋金刚还有2万人,他在介休城西门外布下南北长达7里的军阵,迎战唐军。李世民先派总管李世勣正面吸引敌人,自己率领精锐骑兵,迂回到宋金刚阵后,发动突然袭击。唐军前后夹击,又获全胜。

28.打败宋金刚后,李世民派人招降了宋金刚的名将尉迟敬德和寻相。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全军覆没,吓得胆战心惊,只好丢掉太原,投奔突厥。可没多久,他就被突厥杀死。刘、宋占据的地方全部为唐朝所有。

29.这时,占据东部洛阳的王世充打败了瓦岗军李密,李密投奔李渊。620年4月,王世充废掉隋炀帝年纪不大的孙子越王杨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郑。他积极向外扩张,成了唐朝在东方的主要敌手。平定刘武周后,李渊命令李世民进讨王世充。

30.李世民率军到达洛阳西边的新安,王世充亲自率兵3万前来迎战。李世民把主力部队驻扎在北邙山,分别派遣将领攻占洛阳南边的龙门,包围洛阳东北的河内,进攻回洛城,截断王世充的粮道。这样的部署威胁着洛阳,王世充赶快率军退守洛阳。

31.621年2月的一天,趁唐军转移营地,王世充突然率领2万精兵前来交战。唐军尚未安营扎寨,形势不利。李世民登高察看,发现王世充倾巢而出,不留后备,便命令已投降唐军的屈突通率兵先与郑军交战。接战后,自己率精锐骑兵冲向郑军。

32.精锐骑兵共1000多人,全穿黑衣黑甲,像一把利剑,所向披靡。郑军打得也很顽强,阵势被打乱了,又集结起来,再冲散再集结。恶战从早上打到中午,最后郑军支持不住,只好又退回洛阳城内。唐军乘势追击,一直赶到城下,把洛阳包围起来。

33.洛阳长期被唐军围困,形势越来越困难,很多百姓饿死。这时窦建德率30万大军前来援救了。窦建德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多次打败隋军后在乐寿称王,建立夏国。为联郑灭唐,再夺天下,便在广武扎下大营。

34.李世民分析了形势,留下兵力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兵直奔虎牢。窦建德统帅全军进击,唐军却不出战。等到夏军疲乏,李世民突然发动攻击。这时,夏国文臣正在朝拜夏王,见唐军到来,乱作一团。夏王无力反击,被唐军俘虏。

35.不久,王世充也投降了。这样,唐朝的势力扩展到河南、河北,基础更巩固了。624年,唐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可这时突厥经常侵扰北部边疆,李世民使用计谋,挑拨颉利和突利这两个可汗之间的关系,使突厥退兵。

36.李世民的功劳和显示的才干,使建成感到世民对自己太子地位的严重威胁,于是他联合老三元吉,要置世民于死地。他们一次次在李渊面前陷害世民;在酒内下毒;秘密请李渊杀掉世民,都没得逞,反使李世民下决心马上动手,以免遭暗算。

37.经过精密策划,李世民秘密向李渊奏报建成、元吉干的坏事,争取了主动。第二天,他率领妻弟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埋伏在建成和元吉上朝必经之路玄武门,杀死了他们,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38.事发以后,李渊问大臣们怎么办。大臣们说:“统一全国,建成和元吉没多大功劳。秦王功高望重,天下都愿服从他。”事已至此,李渊也只好默认。不久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唐太宗。从第二年起,唐太宗把年号改为“贞观”。

39.登基不久的唐太宗知道突厥尽管退兵,问题却并没根本解决,他加紧练兵。629年11月,唐太宗命令李靖等分六路进攻突厥,先招降了突利,又用计谋打败了颉利。从此以后,四方各族的首领纷纷归服唐朝;请唐太宗称“天可汗”。

40.唐太宗亲眼看到,强大富足的隋朝几年之间就垮台了,这使他感到当个皇帝,把国家治理好很不容易。唐太宗即位后常常和大臣们讨论如何治理国家,他注意把政治搞得稳定一些,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用这样的办法巩固统治。

41.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从武官常河的奏疏中发现起草人马周是个人才,马上安排他到门下省,以后一直当到宰相。对过去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只要忠于他,有才能,照样重用。他的文臣武将中有不少曾是他的敌人。

42.唐太宗是历史上比较能够纳谏的皇帝,他注意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启发大臣们大胆对政事提出批评意见,并对敢言直谏的人给予奖赏。他刚当皇帝时下令要杀一人,大臣孙伏伽进谏不该判那人死罪。唐太宗接受了意见,并赏他一个园子。

43.唐太宗对于刑法主张不要太严,必须公正,注意执法不徇私情。唐太宗的姐姐长广公主的儿子赵节阴谋反叛朝廷,犯了大罪。长广公主恳请唐太宗宽大赵节。唐太宗边还礼边说:“仇人有功也要赏,亲戚有罪也须罚,这是天下的至公,我不敢违反。”

44.唐太宗吸取隋朝末年教训,比较注意约束自己,认真治理国家。在他当皇帝的23年中,国内安定,边境各族都来归服,经济日渐恢复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空前的,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

45.在唐太宗身上,好坏两种因素经常互相斗争着。贞观五年九月,他修了仁寿官,又要修洛阳宫。大臣戴胄规劝他,他打消了念头。后来到底忍不住把洛阳宫修了,修得很阔气。可是再想想隋朝的教训,他又下令毁掉,并免了负责工程的官员。

46.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了。死前他对太子说:“你要学古代的圣君贤王,以他们为老师。像我是不足效法的。国家治理成功很慢,搞坏失败却很快;皇位丢掉很容易,稳固却很难。”一个功业很大的皇帝能说这样的话,他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