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学过法律。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著作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国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代表作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哀格蒙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抒情诗《罗马哀歌》等。诗剧《浮士德》是其最重要的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典范之作。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很有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

1.公元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法兰克福市参议员,喜欢收集美术作品和书籍;母亲是法兰克福市市长的女儿,一位和善可亲的女性。

2.当时德国的主体是普鲁士民族。歌德7岁那年,爆发了普法战争。不久,随着法军的胜利,法国戏剧开始频频在法兰克福市上演。歌德由此看了许多法国戏剧,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1765年,16岁的歌德按照父亲的意愿,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歌德对枯燥无味的法律课程很不感兴趣,而绘画和诗歌却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他。歌德开始试着练习写诗。

4.歌德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一些有名的教授过目,可是教授们只喜欢古典文学,看不起新文学,还纷纷劝歌德安分守己,好好学习法律,不要乱写歪诗,浪费光阴。歌德听了这些说教,大为失望。

5.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大学还未毕业,歌德忽然生起病来,不停地吐血,一连好几个星期卧床不起,身体十分虚弱。他不得不决定离开学校,中断学业,回故乡去休养。

6.父母见歌德中断了法律学业,都闷闷不乐。歌德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他埋头读书,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自学着。他在案头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一切属于天才!”

7.1770年4月,歌德恢复了健康,遵照父亲的愿望,他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法律。斯特拉斯堡当时属法国管辖,但居民多为德国人。歌德在这里依然能感觉到祖国的温暖。

8.在斯特拉斯堡,歌德结识了许多青年朋友。其中他特别喜欢与一位名叫赫尔德尔的青年接近。赫尔德尔不仅是有名的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还是“狂飙运动”的领袖。每当两人在一起时,赫尔德尔总是把自己的见解讲给歌德听。

9.赫尔德尔主张打破传统规律,直接从自然和生活里汲取营养,提倡重视民间文学。歌德非常赞同赫尔德尔的观点。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两人时常结伴到乡间去搜集民歌。

10.为了不使父母的愿望落空,歌德将很大的精力用在了专业学习上。1771年,22岁的歌德终于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典礼这一天,校方为歌德隆重颁发了法学博士学位证书。

11.不过,歌德的主要兴趣仍旧是在文学创作上。他回到故乡后,所作的一篇著名演讲,题目即是《莎士比亚命名日》。在这篇演讲中,歌德坚定地表明,要抛弃古典主义,创造新文学。

12.歌德以骑士伯里欣根为素材开始了历史剧《葛兹·冯·伯里欣根》的创作。当他将写就的篇章朗读给妹妹听时,妹妹大加称赞。妹妹的信任和鞭策,使歌德仅用了6个星期就将作品全部写了出来。

13.1773年,《葛兹·冯·伯里欣根》出版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作品在政治上表现了德国人民渴望自由和国家统一的心情,人们纷纷争相阅读。24岁的歌德也因此一举驰名全国,成了“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4.接着,歌德以真人真事为原型,1774年创作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出版后,即刻被抢购一空,再次引起轰动,连印16版仍供不应求。小说为历来默默无闻的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争得一席重要地位。

15.1772年至1775年这段时间,歌德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兰克福度过的。这期间,他创作上获得了丰收,发表了许多作品,有诗歌、小说、剧本,并且开始了巨著《浮士德》初稿的写作。

16.歌德成了名作家,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拜访。歌德热情地接待着来访的客人,和他们一起倾心交谈,纵情幻想;他认真地回答客人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要求。

17.有位叫奥古斯特的公爵对歌德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远见十分敬佩,再三希望歌德去魏玛公国任职。1775年底,歌德随公爵在礼仪周全的宫廷侍从的护卫下应邀前往。德国当时正分崩离析,全国分裂为300个小国,魏玛是其中的一个小公国。

18.18岁的魏玛皇帝奥古斯特把27岁的诗人歌德当作知心朋友和最高谋臣,任命歌德为宫廷枢密顾问,让他出席内廷会议,表决一切政事。歌德感激受到这样的礼遇,很想有一番作为,努力实现启蒙主义理想。

19.由于奥古斯特公爵的信任,歌德主管过国家的税务、军事、文化、教育、道路修建等事宜。1780年,他被册封为贵族。歌德地位的不断升高,引起了宫廷阁僚们的嫉妒。他们经常在背地里散布流言蜚语,企图败坏歌德的名声。

20.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加上自己不善于搞行政工作,歌德的内心感到极大的痛苦和矛盾。末了,他只好放弃一些职务,只搞些和文化学术有关的事情。他从事创作活动,酝酿未来的作品。

21.歌德是个兴趣很广泛的人。这期间,他还进行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走进了人类学、解剖学一植物学、气象学、光学等研究领域,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写了大量有分量的论文。1784年,他发现了人的颚间骨。

22.魏玛的天地毕竟狭小,日常的行政工作也不符合歌德的天性。他决意从喧嚣的上流社会中遁脱出来,换一个环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向奥古斯特公爵请了长假,决定前往意大利旅行。

23.1786年,歌德化名穆勒踏上了美丽的意大利国土。在意大利期间,他去过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访问过米兰和佛罗伦萨,两次在罗马作了停留。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格外的新鲜。

24.新的环境,触发了歌德的创作灵感。他激情满怀地投入了写作,仿佛又获得了第二次青春。他完成了剧本《爱格蒙特》和《伊菲格尼亚在陀立斯岛上》,并继续撰写《浮士德》。

25.两年的漫游生活结束了,1788年8月,歌德回到了魏玛。奥古斯特公爵在自己的小客厅里举行酒会,为他接风洗尘。歌德把从意大利带回来的画幅摊开让大家观赏。他一面介绍绘画,一面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意大利见闻。

26.这天,公爵单独与歌德长谈,希望他出任文化大臣和宫廷剧院主席,这时歌德已经预感到德国的文学精神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决心把魏玛公国变成第二个佛罗伦萨,欣然接受了任命。

27.回到魏玛后,歌德的个人生活有了新的变化。在一次散步中,他结识了一位出身贫寒、芳龄23岁的美丽姑娘克里斯蒂安。已步入人生第40个年头的歌德对她一见倾心。此后与她恋爱长达十多年之久。

28.歌德不顾世俗的偏见,毅然与克里斯蒂安结为夫妇。婚后他们生活得十分愉快。妻子勤勉体贴,默默地守候在丈夫的身边,使丈夫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奥古斯都。

29.1794年,歌德与比自己小10岁的德国另一位大诗人席勒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敬慕,相互鼓励。在歌德的帮助下,席勒不仅在魏玛的耶拿大学获得了史学教授的职位,还上演了许多出诗剧,发表了许多美学论著。

30.1803年,歌德聘请了弗里德里希·威廉·里耶迈尔做自己儿子的家庭教师。里耶迈尔曾任希腊文字典编辑,是个很称职的家庭教师。后来他成为歌德的得力助手。歌德去世后,他成了诗人遗稿的整理人。

31.歌德与席勒的友情十分深厚。1805年,才华横溢的席勒因病去世,年仪47岁。歌德当时正在病中,当他得知噩耗,用手捂住脸,泪水顺着指缝流了下来:“我失去了一个朋友,我自已也等于死去了一半。”

32.1808年10月2日,歌德走进了离魏玛不远的埃尔富特城拿破仑的行宫。拿破仑正在吃早饭。拿破仑说自己很喜欢《少年维特之烦恼》,已读过7遍。谈话自始至终亲切愉快。可拿破仑却忘了请年近六句的老诗人坐下,歌德对此并未介意。

33.歌德是位爱国主义者。他虽然赞美过拿破仑,称拿破仑是化天才,但他对德国打败拿破仑表示高兴,并亲自参加了战胜拿破仑的庆祝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歌德有时是渺小的,有时是非常伟大的。

34.无情的岁月使歌德的背变驼了,老人的嘴唇深深地瘪陷了下去。然而,他却孜孜不倦地继续创作。1808年,歌德出版了《浮士德》第一卷。接着义出版了长篇小说《亲与力》。

35.1816年,歌德休戚与共的妻子去世。他悲痛不已。这期间,他对东方文学发生了兴趣。他研究了阿拉伯、波斯和中国文学,东方文明占国的灿烂文化使他很是羡慕。他开始撰写抒情诗集《东方与西方合集》。

36.歌德步入晚年后,开始编辑整理自己的生平著述。里耶迈尔和埃卡尔曼先后担任他的助手,在他们的帮助下,歌德出版了自传《诗与真》。后来出版了《歌德与里耶迈尔谈话录》。

37.1828年,歌德80岁时,他的靠山魏玛公爵奥古斯特逝世。这对歌德是个沉重的打击。两年后,唯一的爱子奥古斯都又死于异乡意大利,老年丧子,诗人整日不思饮食,无限哀伤。

38.1832年3月22日,歌德斜靠在安乐椅上安然去世,享年84岁。令人欣慰的是《浮士德》第二卷在诗人临逝世前几天脱稿了,至此,诗人用整整60年时间撰写的这部巨著终于全部完成。人们感谢歌德,感谢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不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