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出身军官家庭。早期作品多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70年回到法国。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诗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等。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1.公元1802年2月26日,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城。父亲出身贫寒,是个细木工匠的儿子,后因参加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平定封建王朝拥护者发动的叛乱有功,被升为将军。

2.雨果出生后不久便跟随父亲过上了军旅生活。他常常在隆隆的炮声中入睡,在开动的战车上迎来日出。雨果跟随父亲和母亲到过意大利的罗马等地。以后又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居住。

3.雨果有两个哥哥,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头很大,与身体很不成比例。他与二哥同在马德里的一所贵族学校念书。老师们都很喜欢雨果,常常为他表示出来的聪敏和机智所惊异。

4.1812年初,西班牙民族情绪高涨。雨果随家人回到巴黎,进了一所著名的修道院学习哲学和数学。但他很快就被魅力无穷的文学书籍吸引住了。文学的世界,常常使他流连忘返。

5.在家里,父亲信仰共和主义,坚决主张资产阶级革命,而母亲则信仰保王主义,是波旁王朝的积极拥护者。两人终因观念不合而分居。由于母亲取得了三个孩子的监护权,雨果受母亲保王主义思想影响很大。

6.15岁那年,正值法兰西学士院征文大赛,雨果以《读书乐》一诗应征参赛。结果荣获法兰西学士院奖赏,国王路易十八发给他每年一千法郎的助学金。从此,雨果立志作一名诗人。

7.两年后,雨果和弟弟欧仁、诗人维尼等创办了《文学保守者》周刊,公开站在保守派一边。雨果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诗作,极力宣扬保王主义思想,抨击资产阶级革命。

8.爱情的种子在雨果的心中萌发了。他爱上了老邻居家的女儿阿黛尔。起初,母亲不同意,认为将门之子岂能娶出身低下的小姐。但雨果非阿黛尔不娶,痴情终于打动了母亲。雨果和阿黛尔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9.新婚的喜悦,给雨果带来了灵感。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创作。不久,四卷小说《冰岛的汉》问世了。雨果通过讲述男主人公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新婚妻子阿黛尔的爱。

10.波旁王朝为了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动辄捕人,处以极刑。雨果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开始对保王主义思想产生了厌恶情绪。他的文学观开始向积极浪漫主义转变。

11.1827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这篇序文原系为自己创作的《克伦威尔》剧本所作,剧本因故未能上演,序文发表后则在法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视这篇序文为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12.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巴黎法兰西剧院上演后,引起轩然大波,浪漫派和古典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结果,《欧那尼》所代表的浪漫主义原则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原则。

13.同年7月,巴黎爆发了“七月革命”。查理十世妄图恢复革命前的封建君主专制旧秩序,遭到人民的坚决反对。人们举行了示威和武装斗争,终于迫使查理十世退位。

14.次年,雨果发表了反封建反教会的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时的雨果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十分疼爱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15.1834年,里昂工人再次起义,但不久被当局残酷地镇压了下去。革命由此而转入低潮期。雨果错误地认为“七月王朝”的统治不可避免,转而同它妥协,希图寻找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政体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16.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不久,他转而投身于政治活动。路易·菲立普为利用他,授予雨果伯爵称号,还选他为上议院议员。这时的雨果,虽然过着豪华的显贵生活,而内心却矛盾重重。

17.1848年,雨果目睹了法国“二月革命”。如火如茶、前赴后继的人民起义使他深受教育,促使他转到共和制立场上来。他被选为立宪会议成员,直接参加共和国的立法工作。

18.1851年12月,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立即对人民的反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接着又将成千上万包括雨果在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流放国外。雨果不得不带着妻子儿女踏上了流亡之路。

19.开始,雨果一家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雨果没有向波拿巴屈服,他忍受着贫困生活的折磨,相继出版了政论集《小拿破仑》和《一个罪行的故事》。比利时当局担心由此影响比法关系,视雨果为不受欢迎的人。

20.1852年,雨果一家从布鲁塞尔迁到离法国不远的英属小岛杰西岛。在这里,雨果撰写并出版了政治讽刺诗《惩罚集》,号召人民拿起草叉、锤子,把衣兜装满石子进行起义。

21.由于对波拿巴的猛烈抨击,雨果被英国当局限期离开杰西岛。1855年,雨果一家只好迁到比杰西岛更小的英属小岛盖纳西岛。雨果在这里先后生活了16年,一直到1870年回国。

22.在当时,成千上万的法国人被波拿巴当局流放国外,雨果竭尽全力维护着流亡者们的团结。他不断给各地流亡者写信到处发表演说,接济贫困者,还组织了一个公共储金会,继续和波拿巴当局斗争。

23.流亡生涯充满了艰辛和孤寂。当雨果被流放到第8个年头的时候,波拿巴为了政治的需要,发布大赦令,许多人经不住诱惑回国了。雨果不向暴君妥协,拒绝回国。他说:“我将把自由的放逐坚持到底,直到可以自由回去的那一天。”

24.雨果全然不顾艰苦的小岛环境和经济上的困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学的创作之中。他夜以继日不停地写呀写,甚至顾不上照料因小岛的寂寞而患上忧郁症直至精神失常的小女儿黛黛。

25.在近20年的时间里,雨果一直在构思撰写一部全面表现人民疾苦,具有“社会的史诗”一样气派的长篇小说。1861年,在盖纳西岛,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悲惨世界》。

26.作品发表后,在法国国内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受当局控制的舆论对雨果大加讨伐,指责他在“蛊惑人心”;而巴黎市民们却不予理会,争相传阅,衷心感谢并祝福这位表达他们心声的作家。

27.1870年9月4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失败,波拿巴被俘,拿破仑第三帝国覆灭。消息传到盖纳西岛,雨果欣喜万分,不能自已,他明白,“自由回去的那一天”到了,他将回自己的祖国了!

28.当雨果乘坐的列车徐徐开进巴黎时,那里早已站满了迎接他归来的群众。人们手持着鲜花和标语高呼:“雨果万岁!”雨果激动万分:“我20年流亡的痛苦,你们用一个小时就补偿了!”

29.在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巴黎的严峻时刻,雨果这位68岁的老人亲自报名参加了国家近卫军,并且用著作所得的钱买了两尊大炮。人们给大炮起了名字,其中一尊就叫“雨果”。

30.不久,国民议会举行选举,雨果被选为巴黎代表。然而以反动政客梯也尔为首的国民政府却同普鲁士签订了出让国土的卖国条约。法兰西人民怒不可遏,雨果偾而辞职,宣布退出国民议会。

31.法国的无产阶级在反革命的进攻面前奋起自卫。1871年3月18日,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的革命群众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巴黎公社起义。雨果因大儿子病故,十天前去了布鲁塞尔,未能赶上。

32.雨果对公社起义虽不理解,却十分同情。3月25日,比利时当局宣布拒绝接收巴黎公社社员避难。雨果立即发表文章,写明自己街垒广场4号的住址,欢迎公社社员前来避难。三天后,他被驱逐出比利时。

33.回到巴黎后,雨果一面为援救被捕入狱的公社社员奔走呼号,一面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1873年,他出版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小说以精湛的艺术笔触再现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场面。

34.到了晚年,雨果身边仅剩下孙子乔治和孙女让娜两个亲人。当妻子阿黛尔、儿女们和最要好的女友朱丽叶先后离去之后,他把爱心全都倾注到了孙儿孙女的身上。他整天和他们在一起,看着他们生活、学习。

35.1881年至1883年,雨果开始拟定遗嘱,并不断加以修改、补充。他写道:“我把五万法郎赠给穷人,我希望用穷人的柩车把我送进公墓……”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乔治和让娜整日守护在祖父的身边。

36.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因病在巴黎去世。巴黎为他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国葬。浩浩荡荡的人群唱着《马赛曲》,依依不舍地向这位伟大的作家作最后的诀别。雨果的遗体安卧在法国的伟人墓地先贤祠。